教育改革下中小学学校空间设计将迎来什么变化?
发布时间:
2020-05-07 11:39
浏览次数:
9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育理念出现许多新的变化,在追求全面、系统、综合的教学同时,对学生个性、交流、创造力等素质的培养更加重视。 学校建筑作为学校的基础性建设,不仅是学校的物质载体,也是学校的精神载体,它能够体现学校的理念和追求。教育新理念下,学校建筑空间设计也在发生着变革。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育理念出现许多新的变化,在追求全面、系统、综合的教学同时,对学生个性、交流、创造力等素质的培养更加重视。
学校建筑作为学校的基础性建设,不仅是学校的物质载体,也是学校的精神载体,它能够体现学校的理念和追求。教育新理念下,学校建筑空间设计也在发生着变革。
在中小学学校空间发展上,呈现以下趋势:
1、从模式化转变为个性化
根据学校自身办学理念和教学特色,塑造个性化的教学空间, 通过空间开放性、灵变性、交互性的挖掘,使得学校空间更能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也使得富有特质的学校物质环境空间成为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素材,为学生的自我探究、特长培养、兴趣挖掘创造条件。
2、从封闭性转变为开放性
个性化教育强调人与空间之间、空间与空间之间的互动、渗透与融合,个性化教育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学习空间与非学习空间的边界变得模糊,迫使学习空间从封闭走向开放。
空间的开放性:
1)不同类型空间的开放。例如,学习空间、公共空间、生活空间的组合方式或者连接方式发生改变,从全封闭分隔转变为可移动分隔,实现教室内外、教室与公共空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灵活性融合,实现空间的开放。
2)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的开放。例如,不同的学校空间分区之间的资源性融合, 使得封闭的课堂教学能灵便地向开放式自我探究和集体交流的学习模式转变。
3) 学校与社区空间之间的开放。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互补性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空间开放,有利于增强学校引领,提升教育的实效。
3、从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
多样化的学习组织形式要求学校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空间,以适应诸如个别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体验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研讨式学习、游戏化学习、基于设计的学习、基于艺术的学习、讲座、远程教学等学习模式。
实现多样化的学习:
1)课堂学习空间应该由多种学习功能区域构成,或者能通过组合形成不同尺度的空间适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教学活动。
2)构建更多的非课堂教学空间,通过设施的完善实现学习的泛在性,通过环境气氛的营造增添空间的趣味性,促进更多样和更轻松的非课堂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自主学习的培养。
4、从传统化转变为智能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教室在不断演变与发展,从传统走向智能化。辅助化教学,利用电化技术、多媒体手段所进行的教学。智能化教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的多元化、立体化、综合性教学。
中小学教育,学校,学校空间设计,建晟教育
下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新闻
建晟博客
学校采购升降课桌椅能带来哪些好处呢?
2023-03-31